
[帥] 若批評不自由,則讚美無意義
若批評不自由,則讚美無意義
作者: 元帥
我們常常喜歡被誇。
從小到大,成績好會被誇,工作做得漂亮會被誇,穿得體面一點也會被誇。
誇獎就像糖,甜而短暫;但批評就像藥,苦卻有效。
只是,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喜歡「苦」的東西。
人們習慣在社群上說好話,按愛心、留表情、互相誇耀;卻越來越少人敢直接指出錯誤。
因為我們都知道——一句批評,很可能換來一場誤會、一段疏離,甚至被貼上「負能量」的標籤。
可是,如果一個人、一個群體、一個社會,只允許「讚美」存在,而讓「批評」被壓制,那麼,那些讚美就再也沒有意義了。
因為它們失去了真實的對照。
讚美之所以動人,是因為它出現在可以自由批評的環境裡。
當每個人都能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,當「不好」也能被指出,「好」才顯得珍貴。
但如果「不好」不能說,「好」就成了唯一被允許的語言。那不是溫柔,而是一種虛假的安全。
想想我們身邊的例子吧。
你是否也曾在會議上不敢反駁主管?在朋友圈裡不敢講真話?
因為你知道,一旦你說了不同的意見,就可能被視為「不合群」、「愛唱反調」?
於是你選擇沉默,或者乾脆附和。
久而久之,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,只說「正確的話」,只做「安全的事」。
表面上氣氛和諧,實際上卻是集體失聲。
當批評不再自由,讚美就成了一種禮貌,一種策略,一種不得不的表演。
而在個人層面,這句話同樣成立。
在一段關係裡,若對方不敢批評你,那你得到的溫柔,也不過是掩飾。
真正愛你的人,會在必要的時候告訴你——你錯了。
因為他們在乎你,不想讓你錯得更遠。
那些只知道附和的人,看似給你信心,其實是讓你更遠離真實。
久而久之,你就會活在一個「別人塑造的世界」裡,以為自己很好,其實不過是被溫柔的謊言包裹著。
所以,當有人願意誠懇地指出我們的問題時,我們應該感謝。
那是勇氣的表現,也是一種尊重。
社會亦然。
任何文明的進步,都建立在「敢於批評」的土壤上。
批評不是為了毀滅,而是為了修正;不是為了否定,而是為了完善。
當我們允許多元的聲音存在,允許不同立場被討論,那個社會的讚美才有力量。
因為人們知道,那不是被迫的贊同,而是經過思考之後的選擇。
所以我常覺得,一個人、一個組織、甚至一個國家,能否接受批評,是成熟與自信的象徵。
只有不害怕被質疑的人,才配擁有真正的讚美。
我們都渴望被理解、被肯定,但若只留下「好聽的聲音」,那就像一面只會映出笑容的鏡子——漂亮,卻不真實。
真正的力量,不是讓所有人都說你好,而是當有人批評你時,你仍能安然地說:「謝謝你告訴我。」
因為那一刻,你不再害怕真相。
批評讓人清醒,讚美讓人溫暖;而唯有清醒與溫暖並存,這個世界才會真正地向前。
若批評不自由,則讚美無意義。
這句話的分量,不在於道理,而在於提醒我們:
當我們只留下「好話」的時候,我們也失去了「真話」的勇氣。
與君共勉
***35easy生活饗樂版權所有。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***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