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帥] 做你所愛,愛你所做

36

做你所愛,愛你所做

作者: 元帥

 

史蒂夫·喬布斯說 “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,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;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.”

 

簡單概括就是:在工作中找到價值 【做你所愛,愛你所做】

 

我們每個人每天用固定的八小時工作,賺取生活所需,但真正的差別在於,每個人付出的時間與得到的金錢回報比例並不相同。要說誰更“成功”,也許並非收入最多的人,而是那些能夠將 “付出” 與 “收穫” 平衡到最佳性價比的人。

 

職場如戰場:從實踐中找到出路

作為剛入職場的 “小白”,每個人都要經歷“戰場”前線的摸爬滾打。我們都對工作有許多憧憬,也帶著無數疑惑。幸運的是,在實踐中慢慢摸索,總會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。

事實上,想太多反而會成為行動的阻礙。當我停止過多分析、開始埋頭苦幹時,實踐教會了我比任何課堂或建議更多的東西。如果有人問:“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技能?”我的回答很簡單:做自己熱愛的事,才有用。然而,我也明白,“金錢” 往往是實現理想的最大障礙。

 

一技之長,還是全面發展?

曾經,我的母親總會勸我學習一項技術,以便擁有 “一技之長”。有些人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游刃有餘,憑藉無法取代的專業能力立足職場,但這樣的選擇往往意味著局限性。而我一直在追求自己喜歡的事,卻從未確定是否能將喜歡的事變成終生事業。

或許,這正是所謂的 “全面發展” 的另一種代價。我的母親希望我擁有專長,而我卻更願意保持多樣性,甚至因此迷茫。但我深知,興趣與熱情才是真正驅動我前進的力量。

 

做一個有責任心的觀察者

新人適應職場,不僅需要學會工作內容,也需要學會觀察人際關係中的微妙平衡。學會在必要時沉默,避免評論他人,更不要在無確實根據的情況下隨意傳遞信息。真正的成長,不在於討好誰或依附誰,而是站穩自己的位置,明白哪些事該做、哪些事不該做。

 

適應職場的心態

職場中,我學到了許多“潛規則”:

  • 不要做壞事的傳聲筒。聼該聽的,不該聽的不聽;知道該知道的,不該知道的不打聽。保持專注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擾。
  • 無法成為 “不可或缺”,就只能是 “可有可無”。要時刻提升自己,讓自己的存在更有價值。
  • 不要混淆工作與生活。在工作中,對事不對人,保持專業,別讓私人情感影響判斷。

 

這些道理聽起來簡單,但在實踐中往往需要經歷失敗才能真正明白。

 

職場智慧:做自己的“主管”

工作中,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 “對事不對人”。我曾經的主管是一位嚴謹又高情商的中年女性。她對待下屬一視同仁,不因個人喜好影響判斷。即使有人犯錯,她會在當下指出問題,並迅速提供解決方案。事後,她不會再提過往的失誤,依然以平常心面對每個人。這種態度讓人佩服,也讓她贏得了同事的尊重。

我記得有一次因工作失誤被客戶投訴,主管沒有指責我,也沒有過多詢問原因,而是私下處理好問題,並繼續信任我。她教會我,真正的信任來自於對人能力的了解,而不是一時的過失。我從中領悟到,職場的關鍵不是追求 “無可挑剔”,而是學會在錯誤中成長
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漸漸明白,職場不僅是工作能力的比拼,更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。我的主管告訴我,沒有人可以永遠做你的“主管”,最終,你需要成為自己生活的“主管”。

 

父母常說:“做一行,愛一行。” 而我則認為,應該 “愛一行,才去做一行”。我們的生命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,若所做的事無法帶來喜悅與滿足,那麼賺來的錢在花費時又如何能感到有價值?

因此,我堅信,無論如何,我們都應該努力追求內心真正熱愛的事,並在這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。

 

謹以此篇文章,送給所有還在工作中迷茫與掙扎的朋友們,與君共勉。

 

 

 

***35easy生活饗樂版權所有。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***

閱讀更多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