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帥] 我不到3嵗就學會如何開口講話 卻用了30年還沒學會何時閉嘴
【別美其名曰自己是 “心直口快”,你分不清跟“沒有修養”的區別】
曾幾何時,大家一度讚美我,是個 “簡單、直接” 的人,説話不喜歡拐彎抹角,有什麼就説什麼,當面説,也不會背後說。
那時,我十幾二十嵗。
我喜聞樂見的接受,覺得是一種誇獎。
如今我快三十歲,再聽到有人跟我説 “你説話可真直接啊!” 我卻再也聼不出其中的讚美,不過是講你 “説話不中聽” 的另一種表達罷了。
我開始時時叮囑自己,説話要掌握好分寸,不讓自己成爲一個別人心目中 “沒有修養” 的人。
因爲如果今天我説的這句話,對別人受用,我就是 “説話直接”、“爽快”;可是今天這句話,別人不愛聼、不受用,那我就是 “沒有修養”!
這個只能是別人定義的,從來都不是我們自己。
我以爲自己跟大家稱兄道弟、説話直接了當,但聽著有心,我無意之間傷害了別人的耳朵,別人不愛聼,那我就是沒有涵養。
“説者無心,聽者有意” 本來我以爲錯的會是在聼的那一方,你多想、你過度解讀,説的人本沒有那個意義,那就是聼的人有錯。
但是誰又有資格賦予 “説者” 有權力去說呢?
聽者只是被動的在聽,可説的人才是主動的去説。
説話的 “我” 才是掌握了主動權居高臨下的那一個,所以錯的也只可能是 “我”!
【成熟,就是要閉上嘴巴?】
從我意識到了這些以後,每每生日許願的時候,最後都會加上一個願望,“希望今年自己可以變得更成熟!少説話!多做事!” 。
如今,我也快三十歲了,只增長了年齡,可成熟度卻依舊為三嵗。
我學會了對別人的言論,既不要 “禁聼”,亦不要 “儘聼”。
可我還是學不會,有些話要 “禁說”,卻只管 “儘説”。
在無數次被長輩覺得 “沒大沒小”,被同學好友覺得沒禮貌之後,直到寫這篇文章的今天,我都沒勇氣說自己做好了 “閉嘴” 這件事。
我説話依舊不過大腦,因爲我沒有給大腦過濾信息的時間,説出去的話,太快。
還沒來得及反應,就像水一般 “潑出去” 了。
而且十有八九都 “潑” 在了別人的身上。
無論是 “冷水” 或是 “熱水”,換誰,誰樂意?
如今三十歲的我,生活基本步入正軌:有了一份可以養家糊口的職業,在工作崗位上也有機會跟很多人打交道,就算偶爾和上司起了衝突、跟同事八卦口角、面對無理取鬧的客人,我無不依舊在事後捶胸頓足的後悔。
明明只要自己的表達方式正確、適宜,本應該沒有我們用嘴搞不定的人。既達到目的,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,可偏偏我還是學不會用合適的話,正確的表達自己。
【哪有什麼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】
這是疫情以來我聽到過的很經典的一個句子。
我想加一個後半句:“哪有什麽現世安穩,不過是大家將苦難吞進各自的肚裏”。不予你分享,不向你訴説,不跟你抱怨罷了。
成年人,本應將所有苦痛都往自己肚裏咽。“人前堆面笑,背後自己哭 ” 成了常態。
如果還能肆無忌憚的在任何人面前發泄情緒,恐怕得到的也不會是大家的同情,而是冷眼看待一個本應成熟的人失禮人前的無奈。
我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慨,是我意識到。
我們所知道的,不過是我們的眼界與學識所能達到的地方。
看不到的,不是沒有、不存在,只是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沒有能力看到罷了。
誰還有資格去抱怨?去批評?去炫耀?
因爲我們尚且對自己還不夠瞭解,怎麼去說看懂其他人?
今天跟你賠禮道歉的,可能是身體非常不適的病人;今天對你破口大駡的,也可能剛剛在生活中遭受了種種無奈。
我們盡力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想,可是,始終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,是我們無法觸及到的真相。
唯有做好自己,管好自己的嘴,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,儘量減少與對面的人產生 “灰色不明瞭地帶” 的方法。
【自我總結】
我們一旦到了應該要成熟的年齡,尤其是今年,每一天在家裏對著房間感慨青春逝去的日子,
人生中可能最美好的年華就這樣殘酷的一去不復返。
我們仿佛看著自己的生命從最高處,一點點滑落,
滑向生命盡頭的銀河。
我們無奈過,迷茫過。
我們憤怒過,看開過。
我仿佛在今年一下子看透了生命的本質。
順利卻坎坷的學到了女孩子在三十歲之前應該學到的重要一課。
當我們在今時今日體會了最殘酷的命運捉弄時,
那接下來每一天的生活,
都不再會因爲對現實的迷茫、疑惑而浪費時間。
這樣想來,只要熬過了2020年,
我們就可以真正的學會笑著享受生活了!
明年的我們,還會因爲年齡的門磚無情的敲開自己的房門而感到不情願嗎?
我願三十歲的自己,懂得自己、體諒他人,
亭亭,無慮亦無憂~
***35easy生活饗樂版權所有。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***
Comments are closed.